对般民众来说,殡葬的生命教育是偏重在帮助人们意识到死亡在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能以庄严平静的态度来面对死亡,甚至已做好了死亡的准备,从体认死亡中确认生命的意义,从接受死亡来承担生命的责任,理解到生命离不开死亡,死亡可以帮助人们记住生命的有限。意识到时间的有限,促使好好珍惜现在的时光,进而改变自我的人生态度。亡者家属可以经由这样的生命教育,确认自身的殡葬角色与伦理规范,了解自身在殡葬活动中的权利、责任与义务,在血缘的关系下,丧亲者的殡葬角色是先赋的,体认到亲人总会先离我们而去,即使事前无任何心理准备,都必须立即充实自己的能力来承担此一殡葬角色,这是无法推辞的伦理责任,在失亲的哀恸中,还是要以礼来对待每个前来吊唁的亲友,切忌冷漠无礼,此时的言谈举止都要有所节制,要求外在的容貌表情都能相应于内心的情感,此时的情感不宜哀伤反应过度,也不宜哀伤反应不足"。
其它非亡者家属的亲友也有各自与亡者对应的殡葬角色,也须要平时多接受与殡葬有关的生命教育,来遵守应有的礼仪规范。这些亲友的殡葬角色,有的是先赋的,有的是自致的,所承担的责任比较轻些,在前往丧家吊唁时,要表达对亡者的哀悼与对家属的抚慰,要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切忌不可有虚情假意或幸灾乐祸等动作。
这些亲友们的哀悼之惰也各自有别,如有血缘的兄弟姐妹,在手足亲情的关系,殡葬角色较接近于亡者家属,也需要适度的哀恸调适。还有未结婚的悄侣,虽然没有正式夫妻的名分,哀恸却是无可避免的,虽然殡葬角色是模糊的,却仍有着无法切割的伦理关系,更需要透过生命教育来建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