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傈僳族人死后,由死者的后家来主丧,并主持葬礼。若遇老人去世,那么全寨子的人都要来吊丧,死者的家属要杀猪宰羊招待吊唁的人。而吊唁的人要带猪羊肉和酒来吊丧。在吊丧中,大家要唱丧歌,以告慰死者,然后方可出殡,有的地方要为他打歌送葬。
在大理地区傈僳族群众中,人死的当天就要通知亲友,并要给后家的报丧,并要准备宴席招待来吊丧的人。主丧的人得到消息后,主丧的人要从自己家里牵着羊去奔丧,把自己牵来的羊,带来的酒献给死者。在杀羊时,在羊的两支角上绑上两条孝布,把羊牵到棺木前的木坎上杀死,这样以示献了礼物。
出殡前的一天晚上,主丧者为吊唁的人要为死者举行打歌活动,有的地方打歌活动一直是通宵达旦。送葬时,要吹芦笙,并由8人轮流换着抬棺,中途不能停歇,人士后便即刻垒士成坟。有的地方人死后人士一年后才垒坟,也有的地方傈僳族群众不垒坟。也举行打歌,一是告慰死者,二是酬谢大家。
傈僳族丧葬习俗
傈僳族对死者有两种葬法,正常死亡者实行棺木葬,一般不垒坟。死于非命者,有的地方实行火葬。
傈僳族相信人死后照样有灵魂存在,因此埋葬死者时,须用其生前所用的日常生活用具陪葬,目的是让死者的灵魂在阴间世界能正常生活。陪葬品一般挂于墓旁竹竿上。男子死,埋葬时把他生前他用的 砍刀、弓弩、箭包和所有喜爱的饮酒、吃饭的竹桶、木碗等作为陪葬;如死者是女的,则陪葬以纺织工 具、麻布挂包、煮饭用具及死者餐具等。
死者安葬时,要进行送葬仪式,由于亲人或本家族成员抬棺在前,家人及村寨成员随后排行,在家族或村社的公共墓地上安葬。有的地方棺木不全埋入地里,让其露出地面一部分,然后用事先选好的石块加以覆盖,再把陪葬物挂在墓前。碧江傈僳族按死人选择鼠、兔、蛇、猴、鸡、猪日。发丧前,把尸体抬到门外空地上,放在篾笆上,头脚下各插两根栗村枝,请“尼扒”作“忧富根”,内容与前面提到的“玛甲玛”差不多,然后把四棵树枝砍倒,两个青年在前面持刀吼叫,把尸体抬到墓地,家属在半路上返回。
碧江县傈僳簇对死者极为重视修坟,并且把这项工作当作是给死者修建房屋。坟墓用灰土和砖石板修建。修墓时间,贫困人家选在埋葬死者的当天,这样可以免去酒饭,而富裕户者睡坟安排在死者死后的一周后,并选择吉日,要避讳与死者属相冲突的日子。主人要事先准备好青石板数块,用来作顶,杀猪牛作供祭,还要蒸天雄米饼,男子九块,女子七块,并且煮米饭,不是用来吃的,而是抛在墓地。牛 、猪肉煮熟后,除祭祀的以外,用来款待参加修墓的同族和亲友,除心、肝外,内脏和头由主人带回家中,第二天煮吃,意思是为生者唤魂带走。
吃完肉后,亲友们要一起跳“死舞”、唱“死歌”,内容一般是报告参加修墓人数和当时的情况要求保佑生者健康无病。修墓致祭时,有一个人领祭,而且必须是男子,手持木棍叙述与死者永别后的心情,并追忆死者生病、祭鬼直至死亡的过程,告慰死者安息。然后领祭人用刀把木棍砍断,表示与死者分道而行。并且告诉死者,大家要归去,避免与死者同行。这天,同族、同村亲友都携带着酒、苞谷和 钱来参加吊祭,主人用酒肉招待,并饮合杯酒,男女不拘,以表达相互抚慰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