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昆明公墓网官方网站!
  咨询电话:13678754702

公墓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松园公墓 >> 公墓动态

昆明长松园公墓-​人生大事,以礼事之

2024-06-11 昆明公墓网 136

昆明长松园公墓-人生大事,以礼事之

  人生大事,以礼事之,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在有限的人生中应该如何做?

  婚丧嫁娶乃民之大礼,丧葬礼尤为重要,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尊严赋予生命永恒

  在传统文化中,丧葬礼是极为重要的礼仪,程式丰富,肃穆庄重。

  丧葬礼在中国传统社会是国家制度的组成部分。中国的丧葬礼仪式大体确定于周代,在“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直至后来的《唐开元礼》、《宋政和礼》、《大明会典》、《清通礼》中,均对丧葬礼的规格、等级、程序等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体现的是儒家所倡导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价值理念。终即指丧葬礼,追远是指祭祀礼,意谓“对死亡者的送终之礼能谨慎,对死亡已久者能不断追思,这样能使社会风俗道德日趋于笃厚”。钱穆先生对此句解释曰:“死者去我日远,能时时追思之不忘,而后始有祭礼。生人相处,易杂功利计较心,而人与人间所应有之深情厚意,常掩抑不易见。惟对死者,始是仅有情意,更无报酬,乃益见其情意之深厚。故丧祭之礼能尽其哀与诚,可以激发人心,使人道民德日趋于敦厚。”(《论语新解》)所以说,儒家的丧葬观乃生死之间一种纯真情之表现,通过慰藉死者之魂,安抚生者之情,使死者得到尊严,同时也会减轻生者的痛苦与恐惧,充分体现了从人情深处立教的精神。同时,儒家以天人合一为思想指导,在丧葬礼中遵循天人相通的原则,将人世间丧葬礼仪的生成、变迁同天地四时、阴阳五行的运转结合起来,使丧葬礼仪由世俗性向神圣性的转化,并以此来实现人生永恒的宗教功能。通过丧葬礼,对死者“盖棺论定”,给予其一生或隐或现的总评价——成功者,尽享荣光而使生命不朽;普通者,赋予尊严而使生命永恒。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如果“慎终追远”是个人的情感心理之需,“民德归厚”则是其所达到的社会目的。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强调丧葬祭祀活动要重视其所内涵的精神内容,遵循“事死如生”的原则,做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礼记》云:“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孝子由于突失亲人,极为悲哀,不能自已,为了节制孝子悲哀,故制定礼仪以便使其言谈举止适应情感上的巨变,目的就是让人的内心情感和外在举止能够达到平衡有序而不致张皇失措秩序大乱以至戕害身心。丧葬礼仪的许多具体仪节都是在强化孝子的爱亲之心,诸如招魂、拜、叩头触地等,孝子对父母的哀痛之情在“事死如事生”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既强化了子孙的孝悌之心,也教育和感染了所有的参与者和旁观者,体现的是儒家“天下万物皆归于仁”的教化理念。同时,采取聚族而葬的方式,赋予宗族墓地神圣性,在以之为中心举行祭祀礼仪增强家族团结的同时,也使每一个宗族成员可在寻根溯源的过程中追思祖宗,心有所归。

  而且,因为死者的离去,原有的社会关系链条出现断裂,聚集与之生前有社会关系的亲友故旧进行悼念,是为最佳的社会整合契机,有利于在特殊的环境氛围中对失衡的社会秩序进行重新安排,诸如遗嘱公布、财产分割、责任分担等等,以使社会机制能够正常运转。此外,平时与死者或死者亲属有交情的,须去吊唁死者或慰问死者亲属,且明确规定“临丧则必有哀色”,“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适墓不歌,哭日不歌,送丧不由径,送丧不辟途潦”(《礼记》。邻里、故旧通过对某一家庭丧事的共同参与以表示情感和经济上的支持,既可增加相互之间的认同,密切人际关系,也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力。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葬礼虽因死者而办,但更多的却是为了生者,通过对死者的后世安排,使生者的现世秩序得以继续并更加和谐。

  厚养礼葬 方得圆满

  故此,在当今加强建设孝道传承的浓郁氛围情形下,倡导厚养礼葬,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孔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这既是中国丧葬文化的传统,也符合当今“绿色殡葬”的精神和方向。关键问题是,外在的丧葬礼仪是产生、维持、验证行礼者心态的手段,内在的道德自觉则是礼仪行为的动机,是为一体两面,不可偏废。

  有丧事无葬礼,害莫大焉。因为,草草了事的不是葬礼,而是人生。

昆明公墓网

昆明购墓全程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13678754702

联系方式

13678754702

昆明公墓网微信

扫描加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