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含哪些方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文,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局,有的就不题碑文等字,直书文章标题了。
1、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
2、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
3、立题时,看包含哪些方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文,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局。
4、有的就不题碑文等字,直书文章标题了。
5、碑文一般包含名字、籍贯、家世、阅历、文章著作、去世时刻,然后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
6、铭文是总括性的赞语,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骚体都行。
7、我国的名胜古迹,竟形成独特的“碑石树立”的民族特色,因此,碑文竟成了使用范围极广的实用文体。
碑文通常有昂首、正文、落款三部分,依次从右往左竖着写,昂首便是写死者在生前从事什么职务等,正文主要便是写立碑的人对于死者的称谓以及死者的名字,落款写名立碑人的身份、名字以及立碑时刻。 在我国,立碑是非常重要的事项,一个人身后,唯一的存在证明便是石碑了,比石碑更重要的当地是石碑的格局,石碑书写的格局决定了石碑的整个风格,也表达了墓主人的生平,许多人在立碑的时分并不太重视这些,殊不知,石碑只是载体,格局才是灵魂。
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触及成神显灵等怪事。写这类文章,往往溢美过誉。我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石碑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一个是唐朝的韩愈。蔡邕曾对卢子干、马日碑说:"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唯郭有道无愧于色矣!"因为只要《郭泰碑》是颂当其人的,其它的碑文则都颂非其人,可见他作石碑大多是对人溢美过誉的。韩愈撰《柳子厚墓志铭》,转弯抹角地批评柳宗元参与王叔文改革集团一事。这批评虽然全是出于韩愈保守的个人成见,很不相等,但是,作为碑文,他采用褒贬兼用的方法,打破只称人之善、不称人缺点的传统做法,却是值得发起的。总归,不管褒也罢,贬也罢,以不失实为贵,以公允相等为美。
古人的石碑、墓志都有定制。碑多是长方形,螭首龟趺。碑头用篆体书写某朝某官某人石碑,叫做"篆额"。墓志较小,多为方形,刻石加盖,上写某官某人墓志,叫做"书盖"。有了"篆额"和"书盖",碑文、志文的前面就不必再刻标题了。
石碑文的标题。称石碑文并序的,是先序,次碑,后铭;称墓志铭并序的,先序,次志,后铭;称墓志或石碑的,有志或有碑而无铭;称墓铭的,有铭而无志;也有虽只名志或碑,却各项都具备的。
石碑文的体系,一般包含名字、籍贯、家世、阅历、文章著作、去世时刻,然后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最终是铭文。墓志的内容也包含名字世系、籍贯、行为事迹、年寿、去世年月、后代大略、葬时、葬地,最终是铭文。铭文是总括性的赞语,多为韵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骚体都行。石碑、墓志所包含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志求简明而碑尚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