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祭祖风俗。通常在以下日子祭拜已故亲人:
个人祭祀
1、先人每年的生日(重要祭祀日) 2、先人每年的忌日(重要祭祀日) 3、先人去世后的第七天(头七,相对重要) 4、先人去世后的第十四天(二七) 5、先人去世后的第二十一天(三七,相对重要) 6、先人去世后的第二十八天(四七) 7、先人去世后的第一个月 8、先人去世后的第三十五天(五七) 9、先人去世后的第四十二天(六七) 10、先人去世后的第四十九天(七七,相对重要) 11、先人去世后的第一百天(百日祭)
传统祭祀
1、农历年三十,除夕(除夕祭祖,重要祭祀日) 2、农历年初二(开年祭祖) 3、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元节祭祖) 4、公历4月5日,清明节(清明扫墓、最重要祭祀日) 5、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祭祖) 6、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祖先) 7、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祭祖、扫墓,重要祭祀日) 8、农历十月初一,祭祖节(上坟、祭祖) 9、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祭奠先人) 10、公历12月22日或23日,冬至(祭祖,重要祭祀日) 11、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祭祖)
祭祖形式
“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 ,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一、大烧纸,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
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沣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
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