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民政部等九部门昨日联合发布《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上述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提出鼓励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倡导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
据介绍,这是国家在殡葬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个专门性文件。
民政部指出,节地生态安葬工作仍存在设施供给不足,激励引导和规范管理的制度机制不完善,群众对节地生态安葬的接受程度不高,乱埋乱葬、骨灰装棺再葬、墓位面积超标、过度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问题,与绿色发展理念不相符合。
对此,意见明确,将着力推行节地生态葬式葬法改革,加强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服务水平,培育现代殡葬文化。到“十三五”末,在巩固和提高全国年均火化率的基础上,较大幅度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比例,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节地生态安葬公共服务网络,全面实行奖补激励政策。
民政部表示,将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群众逐步接受节地生态安葬理念,支持和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如在火葬区,推广骨灰植树、植花、植草和骨灰立体安葬等方式,倡导选择节地型墓位和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改革区,倡导选择节地型遗体墓位以及遗体深埋、不留坟头或以树代碑。同时,还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鼓励和支持选择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符合节地生态要求的葬式葬法。
为吸引群众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意见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奖补制度,把不占或少占地的生态葬式葬法纳入奖补范围;鼓励探索建立环保殡葬用品补贴制度。通过建设城镇公益性公墓、按比例配建节地生态安葬区域等方式,增强节地生态安葬服务供给能力。
新华社
调查
昆明人对家庭成员合葬、不留骨灰的安葬方式接受度如何?目前在昆明可否实现家庭成员合葬?带着这些问题,昨日记者先后走访了市民政局、金宝山艺术园林、观音山公墓、龙宝山华夏公墓、青龙陵园等。昆明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蒋世富认为,推行节地生态葬,首先应采取鼓励和引导方式,让群众逐步接受理念,最重要的是制定激励奖励政策,建立奖补激励机制。
合葬
问题
墓穴小 大于2个骨灰盒摆不下
业内人士称只能对墓穴“分层”
昨日,记者走访金宝山艺术园林、观音山公墓、龙宝山华夏公墓、青龙陵园等公墓,发现墓葬仍为市民主流殡葬选择,且其中近九成都是双人合葬墓。
“我们的墓葬在设计时都是按照双人墓设计的,双人墓和单人墓的价格是一致的,依据位置和石材不同,价格从1万元到4万元不等。”观音山公墓主任张艳红介绍,在这个公墓里,100%都是双人墓葬,“但可依据客户需求改为单人墓。龙宝山公墓也同样100%都是双人墓,价格是一样的,后去世的只需缴纳工时费就行了。”
那么,在昆明实施家庭成员合葬是否有可行性?按照现有的墓穴规格,想要两人以上的家庭成员合葬一穴的话,答案是否定的。
按照国家1997年出台的《殡葬管理条例》规定,墓葬占地面积不超过一平米,但这并不意味着墓穴面积实打实就有一平米。“现在普遍的骨灰盒尺寸为35cm×25cm×35cm,而墓穴的一般面积是50cm×60cm或者40cm×60cm,放两个有时候都有点挤,不可能放下更多。”张艳红表示。
在金宝山艺术园林,无论是传统墓葬还是生态葬,要合葬两人以上,依旧面临着墓穴面积不够的问题,“草坪葬的墓穴尺寸为70cm×90cm,墓葬的墓穴稍微大一些,但要摆两个以上骨灰盒,难度大。”金宝山艺术园林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六寿介绍,“国家只对墓葬占地面积进行规定,但骨灰盒并没有一个规范尺寸,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超大号骨灰盒要实现两人合葬都有难度。”
除墓穴大小,需要考虑的还有墓碑大小、骨灰盒安置等实际问题。“中国人下葬之后,子女或亲戚都会为其刻碑,并记上立碑者姓名,以表示这个世界上还留有后人。如果合葬数比较多,超过两个人,碑石面积需要扩大、立碑者名字需要更改。这在后续的工作中都会带来大量操作性问题。”晋宁晋福古园刘姓负责人表示。
昆明市殡仪馆馆长瞿勤表示:“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我们也考虑过在设计上如何让墓穴往深处走,人可以直接进到墓穴,地下进行分层,但在防水处理上存在困难,另外,还要看老百姓能否接受。”
昆明青龙艺术陵园总经理许广林也认为,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只有进行分层深埋,还有就是缩小骨灰盒的尺寸,或者将家庭成员安葬在一个区域。
观念
问题“后来者”如何不打扰先人?
有市民建议墓葬形式“网格化”
那么,除了客观条件有待解决外,昆明人对于“家庭成员合葬”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合葬在一起的话,不知道后来人是什么想法,愿不愿意合葬?如果临时要合葬,是不是需要动先人的骨灰盒?如果留出位置来,可后人又不愿合葬了,不是也浪费土地资源?”“如果合葬,骨灰盒该怎么放置?墓穴面积会不会扩大?”针对“家庭成员合葬”这一问题,昨日记者采访的许多昆明市民抛出了自己的疑问。
“一家人合葬在一起其实挺好的,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实现团圆。但在墓葬形式上可能得改一下,比如网格化,把一个墓穴分格成四格,这样后来者就不会打扰到先人了。”市民安燕说。
不过,也有市民表示,不太能理解家庭成员合葬的概念。“如果说是一个家庭合葬在一块墓区不同的墓穴,我就比较能接受,毕竟家庭感很强。但如果是合葬在一个墓穴的话,我就比较难接受了,一是骨灰盒不好排放,二来如果合葬的话,后来的子孙肯定会打扰到先人,这也不太好。而且按照中国的伦理,夫妻合葬可以接受,但一大家子合葬在一起好像没有这种先例。”市民赵磊说,今年43岁的他,随着父母逐渐老去,也开始考虑他们的“身后事”。
网友“回廊的微风”说,甲死了,可以有儿女祭奠,儿女死了,有孙子辈扫墓,但孙子辈死了呢?谁维护甲的墓?更别说曾孙子辈的,我都没见过我太爷爷的坟。古人的解决之道是家族墓地,但现在公墓都是碎片化分布的,所以家族成员合用一墓,有合理性。至少夫妻合墓、父母子女合墓并非不可,除非家族成员关系不好。
石林县大可乡民政助理员李家忠说,家庭成员合葬可以有效节约土地,过去在农村非火化区,死者以土葬为主,每个棺木平均消耗木材1立方米、占用15平方米土地,村民往往要用半亩水田换取七八平米的墓地,造成死人与活人争地。
骨灰
问题
可降解容器贵 很难买到
即使愿意不留骨灰 往哪撒呢?
《指导意见》倡导推广骨灰植树、植花、植草等生态葬式,使用可降解容器或直接将骨灰藏纳土中,不设硬质墓穴和墓碑。倡导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这些方式在昆明的可推行度有多高呢?
“采用可降解容器装骨灰,随着时间流逝,可以真正做到"叶落归根",但在昆明目前市场上,要买到这样的可降解容器并不容易,而且价格是一般骨灰盒的10倍—20倍。做工也不一定能满足消费需要有的吉祥寓意。”晋福古园负责人介绍。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观念转变,有部分昆明人接受了不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市民王女士患子宫癌,并广泛转移至肝、胆、胰腺、肺等多个脏器。她希望死后不留骨灰,但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你总要给家人留下一个念想,让亲人有个感情寄托的地方。”妹妹劝说道。最终,王女士妥协了,同意买一块墓地。
而在80后的昆明人中,也有许多人愿意选择无骨灰安葬形式,认为这样的安葬形式是“从泥中来,回到泥中去”,要对这世界行使最后一份潇洒、自由的权利。
但由于昆明还未划定特定区域以及家人观念阻碍,实行起来,这一安葬方式仍有诸多困难。昆明一位老干部死后希望能将骨灰撒入大海,但苦于昆明目前没有具体划定的场所,投入江河又担心造成污染,他希望政府能划定特定区域,让选择骨灰撒海的市民,能如愿以偿。
可行
方式
想要多位家庭成员合葬
遇冷的生态葬最可行“在具体文件出台以前,昆明人要想实现2个成员以上的家庭合葬,鲜花葬是最合适的葬式。”赵六寿介绍。
在金宝山的鲜花葬区,记者发现这里没有墓碑,只在两个花坛中间立有“流芳碑”,上记逝者姓名。而逝者的骨灰就安置在花坛里,上面栽种着鲜花。“采用鲜花葬的话,如果要家庭成员合葬,后人心理上不会产生副作用,下葬后来人并不会影响到先人。”赵六寿介绍。
业内人士分析,国家鼓励家庭成员合葬,其目的是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但生态葬在昆明却是频频遇冷,仍面临“叫好不叫座”,陷入“推广难”境地。蒋世富介绍,昆明市2008年就开始推行生态葬,目前全市几乎所有公墓都开展了树葬、鲜花葬、草坪葬、壁葬、塔葬等生态葬式,但节地生态安葬率仅占20%。据了解,昆明市的行情是,一个公墓墓位均价在2.5万元左右,生态墓位仅需几百元至上千元。但价格优势并没有让生态葬“热起来”。许广林介绍:“我们的墓位在几千元至4.5万元不等。花坛葬680元一个,树葬300元左右,但从2013年开园至今,402位草坪葬、612位树葬、1万余尊塔葬没有一个售出,222位花坛葬也只售出了10多个。”而在金宝山、观音山公墓等地,生态葬接受者也很少。
“相较于传统墓葬,生态葬要节约7成左右土地,价格也便宜得多。比如塔葬的价格约为2800元,而传统墓葬的价格至少3万元,即便如此,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选择塔葬。”赵六寿介绍。
为了推广生态葬,晋福古园今年还准备捐赠600个壁葬葬位:“我们之前推出了生态葬全免的活动,用地、骨灰盒包括家属往来交通都免费,可尽管这样,也还是没人"买单"。”晋宁晋福古园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