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走到尽头时,他们是最后的摆渡人,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两位不同岗位的殡葬人,倾听他们在陪伴逝者最后一程中遇到的故事,收获的感动。
为女儿接通微信,送上给父亲的话
2016年来到武汉石门峰陵园,胡东就开始从事代客祭扫服务。
他还记得,第一次为家属进行祭扫服务,是一个下雨天。由于家属在网上预约时,填错了墓地地址,他们找不到准确的墓碑,电话又一直没人接,直到快下班时,才打通了家属的电话,找到了正确的地点。这位身在外地,不能回来祭扫的家属,在电话里不住地感谢着胡东和他的同事们。
从2017年开始,代客祭扫的业务量开始上升,根据家属的需求不同,分为礼仪、鲜花、清扫等不同的服务。对胡东来说,现在的流程已不再陌生。保证墓址、服务日期及其他信息的准确性,是需要注意的小细节。
除了为逝者上供等传统礼仪,还有很多人希望代他们祭扫的工作人员把自己的话带给亲人。为此,代客祭扫可以提供心愿卡,帮助家属把心里话写在上面,放在墓前,或者通过代读的方式,将家属的心里话告诉逝者。而让胡东印象深刻的是2020年清明节期间,一位在深圳的家属。她的父亲葬在石门峰陵园,当时由于疫情原因,她无法到陵园来看父亲,于是在网上预订了服务。她要求胡东为她打开微信视频,让她能看到父亲的墓碑,然后通过微信视频,亲口讲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胡东说,这是一个女儿对父亲的不舍,对父亲的愧疚,讲到动情处,女儿也忍不住落泪。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胡东在代客祭扫中,很多儿女对父母送上的最常见的表达。
胡东还记得,有一位母亲,8岁的孩子去世后,曾经一个多月里,他每次路过这个孩子的墓地,都会看到这位母亲在那里陪着他。后来,因为工作原因她不能亲自来,就连续一个星期下单,委托他们去看孩子。代客祭扫的服务,近年来逐年增多,作为殡葬人,胡东和同事们见证了很多的人生悲欢,他说,也会更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陪一位母亲一夜,送她孩子最后一程
2017年,带着四个工种的四级证书和两届全国职业技能比赛院校级一等奖证书,大学毕业的唐立毛遂自荐到襄阳市殡仪馆就职。2021年,她在“湖北工匠杯”职业竞赛民政行业殡葬职业技能大赛中获遗体防腐整容师专业第一名。
唐立还记得,2017年入职后的第一个七夕节,她刚到襄阳殡仪馆实习三个多月,突然接到外勤工作,去往南漳县为爆炸身亡的逝者做全身的修复整容工作,这也是她第一次出外勤。那一夜,照着接运车开着的灯光,他们在雨夜室外的走廊,连续操作7个半小时,成功复原了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生前的面貌,看着年轻人的母亲从投来恳求的目光,到感谢地握着他们的手,唐立第一次感受到,“能够为他圆满送行,这才是我们辛苦的意义。”
当一个生命逝去时,最难过的往往都是他们的亲人。去年寒冬夜里,下班前检查工作环境时,唐立发现有一位女士坐在车间门口不愿离开,询问之后她了解到,这是一位坠楼过世男孩的母亲,她跟孩子生前最后一次见面,还在责备孩子,这让她非常后悔愧疚,久久不愿离去,只想要陪伴在孩子身边。
襄阳殡仪馆有规定,工作车间不允许非工作人员入内,马上大门也要落锁,看到这位母亲迟迟不愿离开,唐立将她带到温暖的办公室,“我告诉她,这里离孩子更近一些,喝点热水,我陪你守”,这位母亲靠在唐立的肩膀上泣不成声,“我抚着她的背,感受着她的痛苦,见情思亲,想起了我的母亲对我的爱”,唐立通过聊天沟通,使她平静下来,就这样,她陪着这位母亲从前半夜到后半夜,从大声哭泣到默默流泪,直到她情绪平复被她丈夫带离。
“我们注定要经历离别,总要有人站在离别的门口望着人们相继离开,总要有人帮助他们体面地离开,也总要有人帮助他们的亲属走出阴霾。”唐立说,从事殡葬行业,让她更加了解了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