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昆明公墓网官方网站!
  咨询电话:13678754702

常见问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见问题

祭祀的习俗

2021-10-27 昆明公墓网 849

  祭墓是通过在墓前祭奠亲友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怀念和哀思。古时祭墓风俗十分盛行,至今仍有很大影响。祭墓即是扫墓。作为广义的祭墓,又称墓祭、墓祀、上陵、上墓、上冢、上坟、上食、祭扫等。

  考古发掘证明,至迟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原地区开始出现墓葬。墓葬是形成墓祭的前提条件。但有了墓葬,不一定立即就盛行墓祭风俗。古人何时兴起墓祭风俗,现在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夏朝时已有墓祭活动,有人提出墓祭始于周武王,也有人主张墓祭兴起于春秋时代。

  据《吴越春秋》载,夏朝时开始祭奠禹墓。应该说,这个记载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只要有了墓地,就有了墓祭的可能。人类最早将死去的人埋葬,表明人们对死去的人已有关切之心,怀念之情。早期墓中的随葬品中虽然很简单,只有一、二件物品,但说明当时的人们,对死有了用物品表示怀念的观念。当人们怀念先人时,到墓地转一转,看一看,带上一点先人喜欢用的物品,喜欢吃的食品,放在墓地,这就是墓祭。进行这种行为的人数多了,次数多了,就形成了墓祭风俗。开始的墓祭没有固定的日子。有规律的墓祭活动,应该在晚些时候才能形成。

  民间盛行墓祭,春秋时开始见于记载。曾子说过,用杀牛祭墓来表示孝道,不如在父母活着时,让他们吃上少一点的鸡肉猪肉。孟子写的那位靠吃喝他人墓祭食品得以酒足饭饱,并在自己妻妾面前自吹自擂的齐人,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如果没有墓祭的现实生活,孟子不可能编撰出这个故事。《孟子》的“齐人有一妻一妾”一节,说明在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民间的墓祭活动已相当普遍。

  古代对于人的死亡看的很重,为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一般要举行丧礼。至于何时祭扫坟墓,初时并无定日。后来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逐渐形成以清明节、中元节、送衣节为主的祭墓风俗。对这三个固定的日子,民间称为“三冥日”。 冥节发展到今天,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和十月初一送衣节,日趋冷落,只有清明节由于与现代社会紧密结合,适应时代的发展,显示出长盛不衰的趋势。

  所谓的鬼节,是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要进行祭祀祖先、追悼亡灵。这就相当于崇拜神魂一般。但清明节,相对于其他两个鬼节,清明节祭祀对象主要还是亲人和祖先,是生者坚持崇敬祖先,是孝道的表现,表示的是对他们亲人和祖先的纪念。而其他两个鬼节不仅包括这些,还包括了无家可归的孤魂的祭祀,其意义在于安抚,不希望他们滋事,危害人间。

  古代上坟祭奠亲人,民用物品基本上是实物。祭品多是可食可饮之物,祭祀完毕即在墓前食用。不管何人,碰上墓祭都有权食用祭品。上坟人都欢迎外人来吃祭品,认为祭品被别人吃掉,是死者的福份。从唐代开始,除了食物祭之外,流行烧纸钱,用替代品上坟祭奠。

  一、 祭祀的节日:

  公历4月5日清明节、农历农历7月15日中元、10月1日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是最常见的祭祀节日。另外,我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祭祖风俗。通常在以下日子祭拜已故亲人:

  (一)与先人相关的日子

  1、先人每年的生日(重要祭祀日)

  2、先人每年的忌日(重要祭祀日)

  3、先人去世后的第三天(圆坟,很重要)

  4、先人去世后的第七天(头七,相对重要)

  5、先人去世后的第十四天(二七)

  6、先人去世后的第二十一天(三七,相对重要)

  7、先人去世后的第二十八天(四七)

  8、先人去世后的第一个月

  9、先人去世后的第三十五天(五七,很重要)

  10、先人去世后的第四十二天(六七)

  11、先人去世后的第四十九天(七七,相对重要)

  12、先人去世后的第一百天(百日祭,很重要)

  13、先人去世后的第一年(周年祭,很重要)

  14、先人去世后的第三年(三周年祭,非常重要)

  15、先人去世后的第五年(五周年年祭)

  (二)传统祭拜日子

  1、农历年三十,除夕(除夕祭祖,重要祭祀日)

  2、农历年初二(开年祭祖,郑州一般在初三)

  3、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元节祭祖)

  4、公历4月5日,清明节(清明扫墓、最重要祭祀日)

  5、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祭祖,河南三月初三拜轩辕)

  6、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祖先)

  7、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祭祖、扫墓,重要祭祀日)

  8、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祭祖节,上坟、祭祖)

  9、公历12月22日或23日,冬至(祭祖,重要祭祀日)

  10、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祭祖)

  (三)现代纪念日节日

  1、5月12日,护士节(如先人生前职业是护士)

  2、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

  3、6月1日,儿童节(纪念早逝的小孩)

  4、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

  5、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 (如先人生前职业是党员、军人)

  6、9月10日,教师节(如先人生前职业是教师)

  7、2月14日情人节

  8、结婚周年纪念日

  (四)比较重要的祭祀节日

  1、忌日祭

  是指为死者死亡这一天所举行的祭祀活动。这一天,死者的亲属和朋友聚在一起,或在家里或在墓地,给死者供上祭品,烧香磕头,诉说相思之情。

  现在忌日祭的形式已是多种多样,除了上述比较传统的做法外,也有学习西方的祭奠方式,强调个性化的。比如在这一天,死者的亲朋好友到墓地向死者献上鲜花,寄托哀思;或开一个追思会,看看死者的遗照、录像和遗物等等,追忆过去在一起愉快的日子。这样的祭奠方式,现在已普遍被人们接受,尤其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忌日祭有的已改成逝世几周年的纪念活动。

  2、春节祭

  除夕之夜,民间有举家团聚,设堂供斋,点香烧烛,恭请祖宗或已故的亲人回家过年的习俗。祭奠活动时,堂屋中挂上祖宗或已故亲人的遗像,有的还摆放碑位,将点燃的香插入香炉,表明祖宗或亲人已回家了。

  3、上元节祭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按习俗这一天民间在家里或祠堂供奉祭品,焚香磕头,祈福保佑。因此,“上元节”是祭祀鬼魂的重要节日。

  4、清明、冬至祭

  清明、冬至是民间祭奠亡者和骨灰落葬的重要时节。在这两个节气里,人们扶老携幼全家出动,有的踏青扫墓,拔草除尘、清洁墓地;也有的到殡仪馆骨灰寄存室或其他陵园骨灰寄存室,看望已故亲人,寄托哀思。

  清明和冬至又是骨灰落葬最多的时节。民间有清明、冬至前后六天落葬、祭扫为宜的说法。因此,丧家要将骨灰落葬的(包括墓葬、壁葬、树葬、塔葬和草坪葬等等),基本上是在这一段时间里。这也是公墓最忙的日子。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有时连清明、冬至前后六天都抽不出空,所以,骨灰落葬的时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祭祀仪式在中国流传至今多有变迁,但敬祖宗、寄哀思之心是一致的,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

  5、中元节祭: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道教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会,民间叫鬼节。中元节形成于唐宋时期。中元节的主要活动是祭扫坟墓,当天道观设道场,僧寺作盂兰盆斋,皇室要举行拜陵典礼,民间一般是在坟前摆上供品,祭奠先祖亲人。

  6、送衣节祭:

  又称焚衣节、寒衣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秋冬之交,天气转冷,人们自然会想到已故的亲人。因此,每逢农历十月初一,人们用纸做成衣被等物,送到墓前焚化,表示对死者的关切。

  五、清明节相关

  清明节在三个冥节中,历史最为悠久,对社会影响也最大。清明成为冥节,与寒食节有很大关系。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是我国农历24个节气的第5个节气。为什么又是节日呢?这要追溯到古代的“寒食节”。寒食节是每年冬至后的第105天,恰在清明的前一天,旧时民间每逢寒食节,家家户户不举火煮饭,只吃冷食。第二天是清明,人们上坟烧纸,修墓添土,以表示对亡者的怀念。这些风俗是春秋时流传下来的。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三日,也有的说在前一日或二日。寒食节最初的内容是禁火三日,只用冷食,是相当古老的习俗。后来因糅进介子推的故事,增加了祭墓内容。

  1、来源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躲避后母骊姬的迫害,由介子推等大臣陪同逃亡国外,他们逃到魏国时吃不上饭,又贫病交加,在绝望之时,介子推忍痛割下自己腿上的肉,谎说是野兔肉煮给重耳吃。后来有人告诉了实情,重耳才知道。19年后,重耳重又回国,做了晋国的国君即晋文公。 他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却惟独忘了对他忠贞不二的介子推。

  待人提醒,重耳想起旧事,派人去请时,介子推避而不见。晋文公亲自登门去请,方知介子推已背了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于是派人上山搜寻也未找到。晋文公知道介子推很孝顺,要是纵火烧山,他准会背着老母亲跑下山来。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俩也没出来,后来在一株枯柳旁发现介子推母子已被大火烧死了 ,介子推的脊梁堵着大柳树树洞,洞内藏着他留下的一块衣襟,上面用鲜血写着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亡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致清明复清明。”晋文公看后十分感动,放声痛哭,将他母子二人安葬在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建庙纪念。为了铭记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严禁烟火,只吃冷食。第三年寒食节,晋文公率群臣到介山祭祀介子推,发现那株枯柳死而复活,便给那株柳树赐名“清明柳”,规定从寒食到清明,人们都要祭奠介子推。 

   时间一长,寒食节与悼念介子推便合二为一。到唐代盛行寒食节上坟扫墓。唐玄宗见此,颁布诏令说:寒食节上坟,礼书上没有记载,近世沿袭成俗。现准许在寒食节时上墓,要把这个行为编为礼典,成为正式礼俗。经唐玄宗的推动,民间祭坟扫墓特别看重寒食节。由于寒食节与清明日子相近,古人在寒食节中的活动又往往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与清明也就没有严格区别了。清明由原来的节气变为节日,成为祭祖扫墓的最重要活动,寒食节反倒被逐渐淡化。以后渐将寒食节与清明相混淆,将寒食扫墓混为清明扫墓,清明逐渐代替了寒食节。

  2、习俗

  在古代,清明节的活动很多,都有祭拜祖先坟墓,应城隍籍黎坛,和其他神和崇拜活动,有远足,踏青,插柳,秋千,放风筝等娱乐活动以及丰富多彩饮食风俗。其中,最大规模的活动是祭祀祖先,清明节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先的习俗,全国各地都会进行。 

  3、 祭祀时间

  清明节祭祀的时间各地均有不相同。北方一些地方,例如山东省多在清明节当天祭祖,京津地区临近清明节的单号日,津南祭拜两次,一次是清明节之前,另一次在清明当天。由同姓家族派出代表共同祭祀,南方地区的选择清明节前3天开始祭祀,直到清明节之后的第4天,均可以祭祀。随着时代的发展,祭祖活动较为集中的在清明节这一天举行。一方面因为时间有限,在清明节(www.qingmingjie.com)当天祭祀。常言道:“前七后八,阴司假日。”因为古代说法,阴间鬼魂放开的时间多在清明节前后,节后8天,因此祭祀的最适合时间只有在清明节前7天到清明节后8天,超过这个范围祭祀,祭祀活动就没有意义了。在北方,大家一般在清明节祭祖场所有祠堂和墓祭。在南方则多为墓祭,祠堂祭祀不多,但不是完全没有。墓祭就是全家人,不论男女老少,纷纷去山上扫墓。当如今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不是留在家乡工作,而是去了外地打工。清明节往往有很多人不返乡了,因此网络祭祀在这几年逐渐流行开来,但也受到了诸多争议。但这无外乎是体现了人们对清明节的重视。

  4、清明四忌

  (1)陪朋友扫墓: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可能会遇到清明是否陪同朋友一起去扫墓的问题,如女朋友陪男友一起去扫墓。下属陪同上级去扫墓,甚至陪同企业客户的扫墓。很多人以为局外人最好不要去陪同扫墓,因为他们各自的身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实在不能避免,那么你需要买点邪恶吉祥物,如樱桃木手珠等。否则会犯了一个禁忌。

  (2)忌买新鞋,一些人有时恰巧在清明节买了一双新鞋,故不知”鞋“与”邪“有关。所以有时在清明节期间不能够买鞋。真的有需要也延迟几天在买。这就是为什么一些鞋店往往在清明节期间生意不好的原因吧。

  (3)清明节期间忌过生日:此外,如果你碰巧有老人在清明节期间过生日,那么庆祝他的生日就会有更多的禁忌。例如不接受花朵礼物,同时生日蛋糕当天不能吃。

  (4)长辈在清明节期间不给晚辈扫墓:世界最痛苦的事情不过有几件,而白发人送黑发人肯定是其中的一件。这样的长辈在清明节期间要去扫墓祭拜,无疑是最为痛心的。 

  六、拜墓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因为坟墓既不是石头也不是物品,所以一定要把它当做人或神来加以祭拜。换句话来说,无论拜墓时或早晚在家中的神案前烧香祭拜时,都要呼唤他的名字、向他问候,才是正确的供奉祭拜法。

  1、带子女一起拜墓,主子孙冒隆。

  2、拜墓时刻,以午前最好,下午三点以后,就要加以避免。

  3、顺道来参拜,这是不好的。

  4、灵骨寄存在寺庙的灵骨塔内时,一定要先进入正堂参拜众神,然后再去祭祀祖先。

  5、墓地的杂草要清除干净(从周围向中央清除)。

  6、清扫完毕之后,就要按照该地的风俗或宗教习惯来加以膜拜。

  7、经常把碗或容器等旋转在墓碑前,这是属于凶相,所以要绝对加以避免。

  七、网上祭扫

  为了促进殡葬改革,提倡不保留骨灰的安置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网上公墓”的无限空间,积极开创网上纪念公墓建设,珍惜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多留下一片青山绿地。

昆明公墓网

昆明购墓全程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13678754702

联系方式

13678754702

昆明公墓网微信

扫描加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