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讲究“诚、礼、孝”,单讲这个孝字,就有很多层意义,《礼记》中讲“生则养,没则葬,丧毕则祭”,这里的“没则葬”就是指入土为安,所以说,中华名族入土为安的思想根源在于“孝”。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在周期内死亡率也会逐步上升,而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又越来越少,可见入土为安与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缺少成为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实行殡葬改革,推行绿色环保殡葬。
殡葬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涉及到千家万户并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资源的锐减和环境的恶化,引发了殡葬业的一场以解决遗体处理与人类生存环境为核心内容的崭新的革命──绿色殡葬。所谓绿色殡葬,就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设施设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殡葬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殡葬综合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殡葬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殡葬模式。“绿色殡葬”把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殡葬改革与管理之中,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势下殡葬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也是中国殡葬改革的正确方向。殡葬方式的改革要求人们在殡葬活动中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为人类的生存留下必要的空间。绿色殡葬主张“回归自然”,主要葬法有植树葬、花葬、草坪葬、海葬、虚拟墓地等。如植树葬“深埋地下,不留坟头,以树代碑,节俭治丧”。在农村鼓励采用骨灰(或遗体)深葬不留标记不影响耕作的方式,这些改革已经在我国普遍展开,并正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我国每年死亡人口约850万,以每人70Kg计,全国每年就有59.5万吨遗体需要妥善处理,采用原始的殡葬方式根本无法避免遗体本身的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只有采取科学的殡葬手段,才能减少和消除其潜在的危害。
绿色殡葬就是环保科技在殡葬全过程中的运用,是以解决殡葬与环境问题为核心,将生态学、环境学、卫生学、土壤学等多学科的原理综合运用到遗体的接收、运输、保存、整容、防腐、火化、安置和悼念等各项殡葬活动中,进行殡葬的全程无污染、无公害的安全控制,实现殡葬与社会、生态、科技、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所以说,绿色殡葬的实施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殡葬改革的伟大创新与实践,也是一件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社会工程。